COMPANY NEWS
南水北調大“水井”,萬古一地大鄖陽,作為鄖陽的“守井人”,如何開展水美鄉村建設工作,湖北浩川水利公司這樣解答。
自2019年底水利部、財政部在全國啟動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建設以來,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謀劃,2021年,十堰市鄖陽區成功入圍全國第三批建設試點縣,并于2022年6月,由湖北浩川水利公司牽頭,與河海大學設計研究院組成聯合體,通過EPC總承包模式順利啟動項目建設。
競爭立項、一馬當先
丹江口水庫面積1050km2,鄖陽區占46%;庫容300億m3,鄖陽區境內匯水量占70%;水庫岸線全長4610km,鄖陽區境內長達1720km,占37%。鄖陽區為了持續不斷地保證庫區內水質清澈與安全,更好地擔當“一江碧水永續北送”的政治任務,多方施策、多措并舉,大力推進護水治水行動。湖北浩川水利公司積極參與競爭立項,收集資料、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匯報爭取,以多年來豐富扎實的施工經驗和精湛專業的技術水平最終成功中標鄖陽水美鄉村項目施工建設,并與河海大學設計研究院建立EPC項目合作關系。
高位推進、高頻聯動
項目成立鄖陽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項目建設指揮部,負責總體統籌、協調推進,建立水利牽頭、部門聯動,沿線鎮村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項目批復總投資3.49億元,其中涉及水利項目投資2.39億元,涉及交通、污水處理、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等方面投資1.1億元,項目實施后,可大幅改善河流水生態環境狀況,增加濕地面積86.71萬平方米,保護項目區耕地7.6萬畝,受益人口16萬人,新增年產值約5.6億元。
優化設計、精心組織
湖北浩川水利公司作為該項目牽頭單位,與設計單位深入討論、綜合分析,鄖陽區境內河流域干支流具有交錯綜合、落差小、水流緩、淤積重等特點,結合項目涉及的南化塘鎮、譚山鎮、梅鋪鎮、鮑峽鎮等地水質現狀、地理環境、紅色文化、人文風俗、歷史傳承等實際情況,設計單位認真勘察地形地貌,走訪請教沿途村民,結合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制定設計方案。
湖北浩川水利公司第一時間響應,成立項目領導小組,調派公司精干力量,組建項目管理專班,圍繞投資計劃目標,實現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持續發揚浩川人堅持不懈、團結奮戰的工匠精神。通過精心組織、分層管理、分區施工、分段設點,按照“先水下后水上,先設施后綠化,先景觀后人文”的原則,循序漸進推進項目施工進度,確保治理與防護同步,安全與質量同抓,從河道淤泥的清理疏通、水質排查,堰壩橋梁的機械施工、高空作業,到亭臺樓榭的榫卯結構、山水壁畫,山林步道的材料搬運、石瓦鋪設,無不于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細節之間顯水平。
治理有方、見效顯著
項目選取鄖陽區東北片區的滔河水系以及西南片區的大峽河水系,以流域內32個村莊為節點,綜合考慮河流、堰塘等水體,集中連片統籌規劃,突出系統治理的思路,著力解決流域內突出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撐。
通過采取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防污控污和景觀人文等整治措施,從單一的防洪安全,向自然保護、生態修復、綜合開發轉變。
在水生態治理上,按照“應退則退、宜寬則寬”的原則,全面清淤疏浚,拓寬束水河道,優化水系布局,恢復河岸植被,大力提升河流涵養功能。
在項目建設上,遵循保持原生態,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過度設計、不冒進求洋的原則,以水生態為本底、以自然山水為映襯,推進景觀設計、風貌整治,保留自然河態、田園風光、鄉野情趣、歷史文脈。
在產業效益上,采取因地制宜、適度挖掘的原則,將草莓、桑葚、菖蒲、紅薯等農產品種植,鱘魚、羅非魚、虹鱒魚等水產養殖,與綠松石、米黃玉等石材加工,襪業、服裝業等制造銷售有機融合,實現項目建設帶動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
鄖陽水美鄉村項目的實施,不僅營造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水環境,也為群眾休閑娛樂提供好的場所,讓美麗鄉村煥發出新活力,更是讓留守在鄉村的老少婦孺感受到項目實施帶來的脫貧致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經濟,讓更多的人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大媒體競相報道